“大運河不僅是一條河,它如同我們的血液,流在身體里、流在我們的精神里?!?/p>
9月23日,以“運河上的京杭對話,共建共享新未來”為主題的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活動在北京舉行。開幕式上,中國作家協(xié)會副主席、著名文學評論家李敬澤與中國國家博物館黨委書記、副館長單威,浙江省作家協(xié)會原主席、著名作家麥家一道,圍繞“如何向世界講好中國大運河故事”,進行了一場跨越南北的精彩對談。
中國大運河是目前世界上最長、規(guī)模最大的運河。它始建于春秋末期,全長3200多公里,貫穿8個省市,溝通海河、黃河、淮河、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。2500多年來,大運河生動記錄著國脈的世代賡續(xù),傳承著民族的璀璨文明。
“大運河是流動的文化,從傳統(tǒng)而來,向著未來而去?!痹诶罹礉煽磥?,大運河不只是物質的,更是中華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一條長河。運河沿岸成為了華夏文明的中心地帶,千百年來運河文明也孕育了無數(shù)偉大的作家、詩人,對中國的文學創(chuàng)作和藝術發(fā)展有著深刻的影響。
許多偉大的文學作品都和運河有關。李敬澤以《紅樓夢》“林黛玉拋父進京都”舉例,林黛玉即是沿著京杭大運河北上進京。而明代文學家張岱也在文集中記載,自己曾沿運河赴山東兗州游歷。
“我也有個小小的夢想,希望有朝一日坐著船從杭州一直到通州,沿著林黛玉、張岱走過的路走一圈。”李敬澤認為,大運河把中國南北的生活經(jīng)濟文化聯(lián)通,深刻影響了南北文化,也鍛造了南北方不同的品格。
他表示,自魏晉南北朝以后,南北差異成為中國文化一個非常重要的現(xiàn)象,體現(xiàn)在繪畫、音樂、詩歌中。這種差異也是中國文化豐富性和創(chuàng)造性的體現(xiàn)?!罢沁@條運河把我們如此豐富的地形、地貌、風土人情,生活形態(tài),語言、性格緊緊地連接在一起。”
談及大運河文化的保護、傳承,李敬澤認為,我們僅僅把運河沿岸的好東西、古老的東西展示出來還遠遠不夠,最重要的是要讓大運河真正成為承載民族文化創(chuàng)造力的一條河?!拔蚁嘈旁谛聲r代,運河沿岸將產(chǎn)生更多偉大的作家、詩人?!?/p>
運營機構:鄂爾多斯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會
Email:ordoswh123@163.com 服務電話:0477-8394929